您当前的位置:资讯 > >正文
回望犹太难民的上海岁月,唱出命运相依的人性光芒

时间:2023-07-10 12:44:30   来源:第一财经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里的一块展板,记录着犹太音乐人在上海的珍贵历史。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938年11月,“水晶之夜”爆发后,犹太难民纷纷逃离欧洲,其中有四百多位音乐人来到上海,为这座城市带来了丰富的音乐生活。展现犹太民族精神的希伯来-意第绪音乐、风靡欧美的卡巴莱爵士乐和流行音乐,还有音乐剧、轻歌剧等,不同形式的音乐在上海发展繁荣,创造了上海城市音乐的黄金年代。

这段特殊时期的音乐交往,带来的影响绵延不绝。7月6日,指挥家余隆、上海交响乐团、纽约爱乐乐团在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宣布,联合委约的清唱剧《上海!上海!》([gf]c9[/gf]migré)将于11月在上海举办全球首演,并于2024年2月在纽约上演。

20世纪30年代末的上海,正经历着战争的苦难,但这座城市仍以超越文化、种族和信仰的包容,向数以万计的犹太难民敞开大门,成为他们心中的“东方诺亚方舟”。

《上海!上海!》讲述逃离纳粹德国迫害的犹太难民约瑟夫和奥托两兄弟,在陌生的异乡开启新生活,并与上海姑娘发生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它以艺术的语言,向世界述说这页历史,犹太民族和中华民族共度时艰的故事也启示着,人类的生存取决于不同社群拥抱彼此的共通人性。

“在历史的洪流中,我们无法避免社会环境和人类命运的变革,但人性的光辉和善良,却是一叶永不沉没的扁舟。它能刺破黑暗,承载着人类的命运和历史的延续,驶向光明和充满希望的未来。”项目发起人、指挥家余隆谈及创意初衷时说。

讲述流亡岁月里的爱

《上海!上海!》由作曲家阿龙·齐格曼,普利策奖得主、剧作家马克·坎贝尔领衔,汇集男高音本·布利斯、阿诺德·利文斯顿·盖斯,低男中音沈洋、安德鲁·德万,女高音张玫瑰、戴安娜·纽曼,女中音朱慧玲等多位全球一线卡司,由跨国团队联合制作。

该剧历经三年多打磨,担纲作曲的阿龙·齐格曼是活跃于国际乐坛的作曲家,曾为《恋恋笔记本》《欲望都市》等超过70部好莱坞影片及电视剧写过配乐。

2020年初一次偶然机缘,余隆找到阿龙讨论委约创意。余隆希望将二战期间犹太难民逃亡上海,在中国人民张开的双臂下得以幸存的故事讲述出来。很多年前,余隆读到这段历史时就对它产生了浓厚兴趣:“历史机缘让上海接纳了万里之外的难民,这些犹太难民在这里生活,也给这座城市留下印记。”在他看来,那段历史应该被记住,在今日它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疫情之后,人与人的关系遭遇挑战,“今天的世界需要更多理解和包容。”

发布会当天,作曲、编剧等主创也来到现场分享他们的创作历程,其中几位都是第一次来到上海。阿龙谈到,此次合作对他而言意义非凡。“如果没有上海和中国的善意,我的祖先和我身边的某个亲人在二战期间可能就会死在纳粹手中。”阿龙是一位犹太作曲家,大屠杀发生时,他只有七岁。多年前,阿龙读了张纯如所著的《南京大屠杀》,感触很深:“中国人和犹太人都曾遭受了类似的迫害,这成为我用音乐来讲述这个故事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此次合作让阿龙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搜集了许多历史资料,阅读了相关书籍:“了解越多,就越感觉到上海人民对我们的欢迎和包容是那么不可思议。”他选择用跨文化的爱情故事作为连接和共情的桥梁,同时也表示,《上海!上海!》讲述的是一个爱情故事,但爱情故事不是其全貌,而是这段复杂历史的最表层,这部作品展现美的同时,也反映痛苦,并表达了相信未来会更好的希冀。

而后,阿龙·齐格曼捧着30页的故事脚本找到剧作家马克·坎贝尔。马克曾获得包括格莱美奖、普利策奖在内的诸多国际大奖。“当阿龙告诉我他正在创作一部以生活在上海的犹太难民为主题的剧目时,我很兴奋。”马克·坎贝尔也欣然参与创作:“整个故事充满了令人激动且富有感染力的元素。”

马克将剧情进行了舞台化的改编,在保留故事主线脉络的基础上,去除非必要的角色,剔除了一些旁枝末节,使整个故事变得更为紧凑。与此同时,他也翻阅了大量资料去深入了解那段历史,感受到深刻的触动。

清唱剧《上海!上海!》中共有17首歌,马克创作了其中12首的唱词,其余5首由布罗克·沃尔什作词。这部作品里有大型的管弦乐队、合唱和独唱,体裁是清唱剧,较歌剧而言,清唱剧的舞台布景简约。因此马克加强了音乐性,让观众更易感受和体会到作品中流露出的情感。从现场播放的音乐片段能够感受到,该作品的旋律朗朗上口,直击人心。

用音乐传递人性光辉

剧中约瑟夫和奥托两兄弟在上海发生的故事,是当时犹太难民和上海市民两个社群在文化差异中寻求和谐共处的一个缩影。这个过程考验着双方的社会界限和传统观念。虽然以悲剧结尾,《上海!上海!》却留给观众思考:面对差异和分歧,不同社群究竟该如何相处?

历史上,上海这座城市对于犹太人的接纳,给予了它的解答。1933年希特勒上台之后纳粹德国利用国家机器展开大规模迫害犹太人的行动,成千上万的犹太人在纳粹的死亡威胁下奔逃出走。1938年前后,大多数国家都对犹太人关上了国门,而上海是二战中无需签证或任何官方文件就能入境的地方。2万多名犹太难民在大屠杀期间逃到上海,上海市民把自家大门连同自己的心向这些难民打开。

犹太人在上海慢慢融入这座城市,开启新的生活。他们建立社团组织,修建犹太会堂、学校、医院,成立各种俱乐部和商会,并创办刊物,成立政治团体。他们中有经商高手,也有享誉世界的艺术家和专业技术人士,客观上成为近代上海经济繁荣和城市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一股重要力量。

犹太音乐家为上海的音乐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他们加强了上海工部局乐队的力量,推动了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的发展,前者是上海交响乐团的前身,后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前身。一些最优秀的犹太难民音乐家在到达上海后不久就加入了工部局乐队,在1942年的一份演奏员名单中,可以看到诸多犹太音乐家的名字,无论是弦乐、管乐,还是指挥,都代表着当时上海的最高音乐水平。

勋伯格的学生,将勋氏十二音作曲技法带入中国的作曲家弗兰克尔加入工部局乐队中提琴声部;曾任科隆室内乐团大提琴首席的约阿希姆来沪后担任乐队大提琴首席;中提琴首席普度什卡总是将学生照片珍藏在琴盒里;指挥家、钢琴家马戈林斯基以浪漫主义风格著称,他在欧洲时已声名在外……斯娄茨基曾在马林斯基剧院为歌剧和芭蕾指挥伴奏乐队,到上海后他执棒工部局乐队,上演了大量芭蕾舞剧和歌剧作品,其中不少作品为中国首演。

这些犹太音乐家为这座城市留下了宝贵的音乐财富,使当时的上海成为具有世界级音乐水准的城市。同时,他们也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人才,桑桐、丁善德、谭抒真、董光光、李德伦、周广仁等中国音乐史上的大家均受教于这些犹太音乐家,也为新中国的音乐文化事业奠定了基础。

犹太难民在上海的无数个故事,以文学、戏剧、绘画、摄影、影视等不同艺术形式,被世界看到和听到。作为曾与犹太流亡音乐家休戚与共的上海交响乐团,也希望用音乐记录下其中的点点滴滴。这段历史也令纽约爱乐乐团深受触动,当余隆把《上海!上海!》的创意告诉纽约爱乐,乐团当即表示愿意参与联合委约。

《上海!上海!》在上海全球首演后,将于明年2月由余隆指挥纽约爱乐乐团在纽约上演。同时,作为上海交响乐团的第三张DG唱片,《上海!上海!》也将于2024年全球发行。随后,北京国际音乐节、德国柏林德意志交响乐团、香港管弦乐团、英国皇家爱乐乐团等全球著名乐团和音乐节都将接力呈现这部作品,传递人性光辉。

标签:

精心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