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资讯 > >正文
进一步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安全性(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②)|世界独家

时间:2023-07-06 06:47:36   来源:金台资讯

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关系我们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近日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怎样深刻理解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涵和意义?接下来,应当如何推动各项重点任务落实落地?记者采访了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常务副主任赵昌文。


(相关资料图)

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如何理解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深刻内涵和目标要求?

答: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它的内涵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以实体经济为支撑。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其中,制造业是关键,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是根本,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是重点。既要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不断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也要用好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人力资本等资源,培育发展新动能,增强竞争新优势。

把握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革命浪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求我国必须深度参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把维护产业安全作为重中之重,强化战略性领域顶层设计,增强产业政策协同性,构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的有效机制。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战略性资源支撑,从制度上落实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完善创新生态。坚持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数字技术深度广泛应用。

适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绿色低碳转型会造成产业成本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若能尽快做好各方面应对工作,就能够在新的国际合作分工中占据更有利地位。另一方面,绿色低碳转型也为我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新的动力。减污降碳特别是“双碳”目标,会倒逼绿色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为我国培育产业竞争优势提供新的机遇。

坚持高水平开放。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现代化产业体系应具有更大的开放性,我们要遵循经济规律,坚持市场原则,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我国企业要始终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把有竞争力的产品卖出去,做好全球生产力的布局和优化。与此同时,要发挥好外资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

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推进“引进来”和“走出去”,加快了产业体系现代化进程。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发生了哪些变化?应当如何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开放合作?

答:在百年变局、世纪疫情等因素影响下,全球主要经济体对产业自主、安全、可控和韧性的要求变高,战略性、公共性强的产业部门和其他产业部门之间的分化更明显,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出现分散化、多中心化的趋势。但我们必须看到,经济全球化仍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

在全球产业分工变革过程中,效率和成本导向的底层逻辑不会改变,产业结构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进行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的基本格局不会改变,发展中国家通过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实现追赶发展的模式不会改变。

在新一轮产业链供应链重构中,我国具备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潜力、完整的产业配套能力、高水平的人力资本和创新能力、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和持续改善的营商环境等优势。保持并增强这些优势,增强市场吸附力、产业竞争力,我国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谋求更大发展空间。

问:进一步增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和安全性,要重点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答:首先,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针对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存在的“卡脖子”问题,同时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作用,高效配置科技力量和创新资源,营造良好创新生态。要处理好“研”和“用”的关系,激发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不同主体的创新活力,确保高端制造和未来产业领域形成自主可控的创新链。

其次,要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夯实新发展格局的产业基础。要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及各产业之间融合发展、创新发展。以智能制造技术和工业互联网为依托,加快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提高产业链的效率与韧性。

第三,要坚持开放式协同创新,形成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可以通过积极探索对标更高标准经贸协议的规则、规制、管理、标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等举措,加强与周边国家构建安全高效、循环畅通、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着力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

《 人民日报 》( 2023年07月06日 10 版)

标签:

精心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