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5月22日,云南生物多样性和社区多样化协同发展示范项目正式启动。示范项目旨在积极探索生物多样性和社区文化多样性保护的新机制、新模式、新路径,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为推动生物多样性与社区文化多样性协同发展贡献云南力量。
COP15第二阶段会议期间,云南省积极参与组织筹备“自然与文化多样性峰会”,展现了云南作为中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各民族文化与生物多样性紧密相连形成的一系列民族特色传统生态文化,生动表达了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生态价值观。峰会通过《云南—蒙特利尔自然与文化宣言》,呼吁各方共同保护自然生态及民族传统文化,让自然生态与民族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并通过民族传统文化来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云南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民族文化多样性,多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生态环境部等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云南始终坚持协同推进民族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将民族文化多样性和传统知识纳入生物多样性保护范畴,并载入《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传统文化传承有机融合。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云南各族人民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形式,建立了哈尼族梯田文化、纳西族东巴文化、傣族竜山文化、藏族圣境文化等众多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开启了“民族文化促进自然保护”“自然保护促进民族文化传承”的云南模式。率先在全国开展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分享试点,为建立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提供了云南样板。
云南生物多样性和社区多样化协同发展示范项目的启动,充分体现了生态环境部、省委和省政府对云南生物多样性和民族社区文化多样性协同发展的重视和支持,将开启新时代云南生物与文化多样性协同发展的崭新篇章。云南省将细化试点项目阶段任务,积极探索生物多样性和社区文化多样性保护的新机制、新模式、新路径,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为推动生物多样性与社区文化多样性协同发展贡献云南力量。
2022年12月COP15第二阶段会议成功举办,会议通过“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强调尊重原住居民和地方社区的权利,鼓励原住居民和地方社区充分参与实施和促进“昆蒙框架”的落地执行,提高对知识文化体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增强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和理解。(记者 胡晓蓉 杨猛 左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