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资讯 > >正文
无论是技术工程师还是技能工程师,企业都非常缺乏

时间:2023-03-16 07:06:27   来源:工人日报

支撑中国智造的卓越工程师队伍,该向何处寻?

本报记者 裴龙翔

《工人日报》(2023年03月16日 04版)


(资料图片)

从高铁奔驰到超算发威,从蛟龙入海到天眼巡空,从墨子传信到神舟飞天……一件件令国人骄傲的国之重器背后,既凝聚着一批批顶尖科学家的卓越智慧,又倾注了无数工程师的心血和汗水。中国智造不能仅局限于科学家和大学的实验室,想要让更多创新创造“出圈”,实现大规模应用,一支卓越工程师队伍必不可少。

如何为中国智造培养一大批高层次工程科技人才?近日,《工人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以及业内人士。

工程师的作用不容小觑

“如果将创新链从前至后按1到9排序,1到3是在实验室的研发阶段,7到9就是产业落地,那么4到6中间的这一段就是工程师发挥智慧与力量的范围。”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忠范这样描述工程师的作用与重要性。

刘忠范进一步解释说,当前,我国工程科技领域不少产品、装备、工程虽然有理论基础,但要从技术上实现,难点重重,亟须培养一大批高层次工程科技人才:“如果说顶尖科学家是大脑,那么卓越工程师就是双手。”

“无论是技术工程师还是技能工程师,企业都非常缺乏。”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数控车工高级技师周颖峰,是企业里为数不多具备高级工程师职称的员工。他给记者举了个例子来说明工程师的重要作用:曾经,企业里的密封液压油缸在质量和稳定性上都达不到要求,是他带着技术团队坚持攻关,最终通过优化道具和加工参数完成了改进。

当前,周颖峰还负责企业内的智能产线建设,里面涉及的诸多技术问题都由他把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需要更多卓越工程师参与其中,每个细节的调试确定都离不开他们。”

推进培养模式变革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卓越工程师正是其中之一。为此,刘忠范呼吁,应尽快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变革,打造一支新时代卓越工程师队伍,构建世界一流工程科技战略人才培养体系。

他认为,应主动布局未来战略所需工程科技人才培养,超前布局未来战略必争领域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围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绿色低碳等未来发展新赛道,吸引更多优秀青年人才投身工程科技创新。还要强化工程科技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建设,构建卓越工程人才培养 “共同体”,为培养造就素质过硬、能力突出、善于创新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搭建平台。

要从教育抓起的想法得到了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刘庆的认同。他建议,将具有一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作为工科类高校教师任职资格的必备条件,提高高校教师工程经验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加快提升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

“从企业一线的角度来说,希望院校结合当前制造业发展的趋势,对培养内容进行改革,在技能和技术层面都要进行。”周颖峰说。

标签:

精心推荐